江西三百山创5A级旅游景区东江之源人

“东江之源”三百山,因为粤港居民饮用水发源于此而知名,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纪念意义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当我纵观了正在创建5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的江西三百山景点与内涵之后,却发现,当地旅游部门在这点的人文挖掘上,还是缺乏有深度的思考和有远见的布局。这是否会影响到三百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之路?我们拭目以待。

“东江之源”江西三百山游客中心

9月21日,我们一行6人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前往“东江之源”——江西安远县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三百山游玩。

此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百度百科中关于三百山的介绍还是非常详细的。特别是在景点介绍中,“三伯公”、“将军椅”、“知音泉”的传说引起了我的兴趣,足见当地旅游部门在历史人文挖掘中还是做足了功课

该景区于年9月25日暂停开放近两周年后,年8月8日重新对外开放,目的是要创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景区山门

近两年时间的改造,三百山到底离5A级景区还有多远?我姑且以一名资深驴友的名义,初次去感受一下它的功能、景色和内涵,然后发表几点自己不专业的看法。

结果,那天我们在景区内忙乎了半天,大部分时间却耗在了去望天瀑的往返路上。整个三百山行程,除了对一条蛮有气势的空中玻璃栈道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外,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吐槽。

后来才得知,从思源亭往望天瀑的那段路还在建设中,本来路口有个保安在看守,刚好我们经过的时候,他帮游人找东西离开岗位了。不知道是我们悲催还是山百山的不幸,让我们一下子看到了三百山景区的一些硬伤。

火山瑶池

01、我来挑刺——三百山景区太小众

客观地说,就目前的景区建设开发情况来看,“东江之源”三百山还是属于小众型的景点。具体来讲,“诊断结果”如下:

没有拿得出手的特色景点。从玻璃栈道上看,群山连绵,虽然号称三百座,却很普通。奇、险、峻、秀固然可以看得到一点点,那也只能够自己从一些细节中去找,缺乏视觉冲击力。全然没有江西名山三清山那种浑然天成的奇,也没有庐山那种深入骨髓的秀。

对于真正的特色——“东江之源”,也就是东江第一瀑,没有足够地深挖它的内涵和延伸。

景区内建设太敷衍。一是旧景点和新景点的连接契合度不高。旧景点指的是从东江第一瀑往知音泉至东风湖西线景点,新景点是指玻璃栈道和思源亭、山顶的火山瑶池等。旧景点得往山下走,但没有车辆通道,全靠步行向下,而且没有循环道路,下去了就得到江风湖往另外一个出口出去,要不就得重新从沟谷中返回。新景点设计了游览车通道,建成后应该比较方便快捷。

高空玻璃栈道

二是道路建设没有完成。拿从思源亭去望天瀑的道路来说,前一段路面刷好了油漆,后面一段还是水泥地。路边几个公里没有休息的亭子和凳子,把我们累得够呛。也没有垃圾桶等附属设施。可能是为了国庆节宣传需要,在交通设施还不完善就急于开放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估细则》第一部分对景区内的道路有明确要求。

三是景区内交通服务跟不上。道路偏小,两辆旅游客车会车时,基本上要考司机的驾驶技术。景区内游览观光车没有开通,挺远的路途还得靠步行。我们行走了好几个公里,还没有看到望天瀑,打电话求助,能不能安排一辆观光车来接一下,得到的答复是“道路没有修好,不能安排车辆前来”。实际上,道路是已经修通了,只是服务跟不上。

四是指示牌标示性不强。这个是大家吐槽最多的。最大的问题,指示牌只指明了方向,没有标明到所指示景点的距离,无法供游客参考。

玻璃栈道近观

02、我来献计——“东江之源”人文挖掘添内涵

因为走了地方多了,看到各省的旅游景点在展示自然风光和表达风土人情方面,绝对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个人认为,作为在自然风光上有着天然短板的江西小众型景区三百山,应该从自身特点优势着手,通过发掘特定人文内涵,实现旅游目标区域引流。这较之于投入大量资金,完全模仿依赖其他旅游景点的现代旅游产品,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立足“东江之源”唯一特色,实现引流目标区域化延伸。说简单点,就是打香港、广东牌。

“东江之源”作为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纪念意义的旅游目的地,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想象力的旅游品牌?

换句话说,你的游客群体就要是针对东江下游的粤港居民为主,而不是花大力气去引流全国游客。

“饮水思源”—东江第一瀑(百度图片)

打好“饮水思源”和“源远流长”两张牌。“饮水思源”光有一个简单的思源亭是远远不够的。个人觉得,把东江第一瀑作为香港同胞的饮水源,当地旅游部门加强与香港民间和政府的交流,建立一种合作机制,打造一个类似“香港同胞饮水思源”文化节的项目,引入朔源、朝拜、饮水、感恩等表演性和游客可参与的节目活动,增加体验性和情趣性。每年都坚持下去,深耕“饮水思源”文化,感动粤港人民,这比邀请明星来做广告都更容易深入到粤港居民的心里。

“源远流长”就是发掘自“东江之源”三百山至流经的粤港大地,自古以来都出了哪些名人。而且,要与这些名人扯上关系,因为,水之源,即为根。这些名人的成就,绝对离不开三百山之水的滋养。相信,没有人会去否定这个逻辑。那么,当地旅游部门就可以在山上,沿东江第一瀑和其他地方,建立一些介绍这些名人生平和成就的会馆,展示三百山的文化滋养功能。时间久了,这种文化的寻根之旅,可以成就三百山的一大特色。

“源远流长”—文化滋养(网络图片)

真正的旅游建设,一定与深厚的文化相关联的。

这需要三百山的建设者们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拿出长远的谋划,深耕文化基因,增强人文内涵,变不利为独到,把“东江之源”三百山建成真正意义上的5A国家旅游风景区。当然,这需要有足够的决心和信心!

但愿一名陌生游者的建言,可以成就未来一个影响深远的“东江之源”!

有一天,赣南的三百山,会不会成为粤港居民代代相传的人文发源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