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知处之三清山

缥缈云雾,令人浮想联翩,有三月江南的细雨,轻轻柔柔的小雨,宛若史诗里走出来的娇怯女子,柔弱中带着几分从容,淅淅沥沥落在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三清山。

湿漉漉的空气在松林和岩石间弥漫,雨丝缠绵,裹挟着南方特有的温润和细腻。风和雨变成时间的写手,让时间在岩石上驻足,风化与冲刷着岩石的躯体,在洪荒的时间河流中慢慢将其雕琢演变,改变着一座座山峰的姿势与容颜。

四季在这里上演喜怒哀乐,岁月在这里拥抱时光流年,每一块石头都来自遥远白垩纪时代,无需丰富的想象,站在这些巨石前面人何其感到渺小与虚无,顿时涌起一股股敬畏之情。

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走进这里,就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唯有在阴雨云雾天气里,才能真正领略到三清山的大美。

一座大山,在岁月的变迁侵蚀中日渐厚重、沧桑、幽远而又神秘,但如果没有了风雨、云雾,又何从领略这样的韵味呢?三清山仿佛一个睿智的长者,冷眼看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却不予置评,唯有在飘着雨丝的空气里,才会偶尔发一声叹息,或者是不露痕迹的淡然一笑。

渐渐地,我喜欢上她了。是因为她的亿万斯年的古老,还是他历久弥新锲而不舍开创进取。或许兼而有之,甚至更多!但是细究起来,恐怕只有一个原因,大山深处、花岗岩石磊磊、古木森森,永不媚俗。

这座历经风雨的世界名山,你想让她不繁华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她就是那样的一种所在:来去都是你的自由,我不挽留,也不期待。

只是一起相处的日子,我会一点点不动声色的让你感觉到我的好。三清山又是懂得兼容并蓄的,在赣东北文化的基础上敞开胸怀接纳了闽南文化、徽州文化,创造了区域内高度文明的融合。

徽派建筑与闽南建筑固然很好,但是我偏要让它们再次删繁就简契合赣东北民居的风格,让区域内建筑多了一些素雅及柔和清淡。她青石板的路和溪流的婉转,她让人如沐春风的温润,她的古朴与生命的张力。即便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她经历风雨后所做的一切改变,其实恰恰是为心中的不变。

云烟渺渺,青山巍巍,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然不知道在何时悄悄溜到何处歇脚去了,云雾依旧在变换,此刻三清山正在上演一幕幕流动的山水墨画卷,少了一份坚硬多了一份柔软,薄雾缠绕,显得少有的缱卷而又多情,令人思绪万千,恍如隔世,竟不知此刻是在人间还是仙境呢?云开雾散,独留下空灵安闲的青山,在清风里静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到深处始自然,情至真时自无华。三清山的美,除了云雾云海等突出气象景观美,他还有秀绝天下的山水美、独树一帜的人文底蕴美和独具特色的发展美。在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全域、全景、全时空旅游一体化景区过程中,人心思进,愿景可期,三清山一定会以其特色闻名于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