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究竟带来多少诡异气象西魏遗少

庐山云雾和瀑布、绝壁一道并称风光三奇。

这神奇的庐山云雾哪儿来的呢?庐山处于一个盆地,四面山岭耸立,南依鄱阳湖,北傍浩瀚的长江。大江大湖蒸腾大量不竭的水汽,形成滔滔的云雾涌向庐山。

庐山云雾,变幻无常,诸峰忽隐忽现,瞬息间云海密布,弥漫山谷,咫尺之间不能辨物。夏季云雾多在山顶,冬季云雾多在山腰,这是因为冬季水气凝结的位置低于夏季,所以冬季云层的位置也就低于夏季。春夏之交,由于水汽多,季风变换,群峰经常云遮雾罩,烟霞弥漫,天气忽晴忽雨。

世界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评价庐山三大疑案,一个是下雨时,庐山的水往上流,不往下流。这是因为当峡谷中向上吹的风力比雨往下降的重力大的时候,雨滴就随风往上飘了。这种“雨自下而上”的奇特现象就出现了。

第二个是满天雾色中,雾会发出“呼呼”、“哗哗”的声音。宋代的朱熹对此怀疑是“地气之盛”,云雾中的松风声音。其实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站立山顶观看庐山云雾,山间涌出腾腾雾气,如呼啸海涛驰来,云流汹涌,就像瀑布倾泻,呼呼作响,此时哪有松树风响。

第三个就是云雾中的“佛灯”。最早出现佛灯地点在天池山文殊台下,南宋时在天池山上建有天池寺,“天池佛灯”从此有了正式记载。明代学者王守仁,在天池寺留宿时看到佛灯,写下了《文殊台夜观佛灯》:老夫高卧文殊台,柱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庐山云雾的最佳观赏点是五老峰。这里断崖如削,峰壑争秀,举目望去,远处长江玉带飘飘,白雾茫茫。山下鄱水一望无际,银光闪闪,山水相连,天地相接,白雾腾腾,浑然一色。

云起千峰看不见,云开万岭望分明。五老峰与汉阳峰隔空相望,汉阳峰是庐山的主峰。两者距离不过十华里,但从五老峰顶看汉阳峰,由于云雾缭绕,却似有百里之遥,更是很难看到汉阳峰峭石和迎客松。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个时候才可领悟诗仙李白那气势磅礴的雄浑诗篇,还有毛泽东“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千古绝唱。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了庐山,就更加领会这句诗的内涵了。不知道是诗歌的哲学意蕴,还是地理风光美景,庐山虽然没有评选上五岳,却被写进了历史。

庐山艺术剧院,现在看似一座普通建筑物,这里却先后召开了两次不平常的历史会议。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八届二中全会,另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九届二中全会,这两次会议效果截然不同,但却发生在同一地点,而且都留下了历史迷雾。

庐山艺术剧院,也由此显得变幻莫测,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但庐山的旅游景点显然不止这里的几处图片。庐山的小天池上有望江亭,可以远眺万里长江。仙人洞口有“仙水”,“蟾蜍石”上可“纵览云飞”。

龙首崖上还可遥观铁船峰,俯瞰石门涧。含鄱口就能够看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五老峰,以及浩淼壮阔、水天一色的鄱阳湖。

在庐山上能看到景色时,要抓紧看,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天气就会再起变化,浓浓的云雾奔涌而来,转眼之间就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一切都恍如幻觉,来得快,去得也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