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借暗杀排除异己,未料自己遭遇5次暗

关于蒋介石,人们常常将他与阴险狡诈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过蒋介石军事顾问的人,也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就蒋介石的天性而言,他是一个多疑的、虚荣心很强的、城府很深的、追求权势的人”,可以说蒋介石是一个“奸雄”。

毛泽东先生也在自己的文章中评价过他说:“蒋介石是大土豪,大军阀大官僚大买办组成的卖国贼,是中国人民的死敌、帝国主义的走狗,他看军队如生命,是反革命的。为了反革命,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央军,他知道友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蒋介石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此人历来是不知感恩的,将好话说尽,将坏事做绝。”这将蒋介石的本质,阐述得明明白白。

在面对异己的时候,蒋介石常常使用暗杀的方式,来夺取他人的性命。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自己也曾遭遇过五次暗杀,每次都险些丧命。将暗杀作为对付政敌和政客的有效手段,是蒋介石的一大特点。

然而对他也没有料到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事情,也发生在他身上。这其中第一件,便发生于东坡楼。

年7月下旬的一天,侍从秘书表情极其紧张地将一封信件送到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蒋介石眉头微皱拿起信件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大字:蒋中正,鉴于你的独断专行,谨以此信郑重通告,你的死期来临。

这使得蒋介石极为生气,破口大骂起来:“娘希匹!竟然搞到老子头上来了!”毕竟,往常这都是他对别人所施加的压力,这次居然落到了自己头上。蒋介石不由自主地用家乡土话骂了一句,随后便把信中到了桌上,开始在屋内快步走起来。

他时不时用手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不知在思考的什么。过了不久,他察觉到自己的失态便重新回到桌子旁,向一旁的侍从问道:“这封信是哪里来的?”

侍从赶忙回答到:“我已经仔细查过了,这封信是从邮局寄过来的,信封和信笺上都没有署名,也没有落款,实在无从查起。”

见蒋介石没有说话,他便补充地说:“不过学生在外面听到一些对校长不好的议论,自从我们东征获胜后,有不少粤军将领到处散布说校长拼命扩大党军是为了排挤和对付他们的粤军,还说什么‘这个外省人、小字辈,好处占尽,实力大增,野心大得很嘞’。”

这番话很快便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他有些疑惑,随之便再次发问:“难道你认为这件事情是粤军里的人干的?”

侍从毕恭毕敬地回答:“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这话说到了蒋介石的心里,他随之向身旁的侍从交代:“这件事情先不要张扬出去,你在暗中抓紧调查,一定要将它调查个水落石出!”思考片刻,他又交代:“你去告诉卫士连连长宓熙,下午我要去北校场入伍生总队处理公务,让他多准备一辆车,多带几个警卫,以防不测。”

这第一次刺杀,使得警卫排长极其紧张。事发后,他进一步加强了对蒋介石身边的一切保卫工作。除了每天亲自护送蒋介石下班儿之外,还在其住处周边安排了许多便衣卫士。

这次“东坡楼事件”,也让蒋介石感到十分害怕,他出行时不再过分讲究,取消了插在专车前面的青天白日小旗,并且安排了众多,一模一样的车与他随行,顺序不定。就这样,日子还算安定,直到八月中旬,警卫排长刚刚护送蒋介石外出开会回来后,就收到了一名护卫的密报。

护卫表示今天早晨在校长进城后,其住所旁出现了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其中一个穿着长衫,另一个穿着普通短装,他们既不像商人也不像工人,就在蒋校长住房周边徘徊,还时不时地向其住房偷窥。

不仅如此,这两个人警惕性很高,在便衣对其进行跟踪时,他们混进了城内最热闹的商业区,很快就跟丢了。

这样一番话使得警卫排长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刻向秘书和侍卫长等人报告此事,然后召集全体卫士说明情况,并提出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密切注意周围一切能接触到的事物和人,发现异常的情况一定要报告。”

三天后,蒋介石在成立办完公事,刚刚乘车返回住所。此时正值中午,警卫排长便带领着另一名卫士同蒋介石一起走进的第一辆汽车,而侍卫长则带着其他卫士坐在了第二辆车里。

当他们缓步前行时,在东城门口约米的地方,两个一高一矮的年轻人映入大家的眼帘,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了蒋介石的汽车。警卫排长很快便意识到了大事不妙,便回头轻声向蒋介石报告:“校长,前方有两个可疑的人,我已做好准备!”

话音刚落,他一手摇下车窗,另一手掏出手枪打开保险,做好射击准备。转眼间车就开进了城门洞,蒋介石一方率先扣动扳机,一人应声倒下。而另一人还试图通过手里的短枪,对蒋介石法衣发起攻击,但在还没跑到蒋介石面前时便被一脚踹倒。

经过审讯,这两名刺客交代,他们来自香港,受蒋介石的对头委派来刺杀蒋介石。可以说是漂洋过海,来完成艰巨的任务了。

这第三次暗杀相较前两次来说更为凶险!那是,年的8月20号,廖仲恺突然在中央党部办公楼前遇刺身亡。蒋介石表面说要彻查此事时,背地里却推进着自己的计划。很快,他便如愿以偿地从许崇智手中夺得了国民党的军权,成为了国民党那仅次于汪精卫的大人物。

他这样残酷的手段,实在令人胆寒。粤军将领义愤填膺,并在暗中联合起来,准备采取针对蒋介石的行动。其中一些更为年轻的军官则开始为刺杀蒋介石做出准备。而此时的蒋介石还沉浸在美梦之中沾沾自喜,丝毫没有预料到自己已经引火上身了。

年10月,蒋介石因公事需要前往财政大楼参加军事会议。当他刚刚面带喜色踏进大楼的前厅时,在楼梯上的脚就悬在了半空中。他的面前站着都是一个年轻的军官,他身穿军装,手里捧着一叠报纸,并且目光灼热地盯着蒋介石。

蒋介石还没反映出是怎么回事,这位军官便咬牙切齿地说:“你霸占了我堂兄的军队,还卑鄙地处死了他手下最好的两位将领,现在我要向你讨还血债!”

蒋介石很快便明白,眼前的人要夺取自己的性命。眨眼间这位年轻的军官就把手中的报纸一抖,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把紧握着的手枪。他愤怒地冲向蒋介石并扣动了扳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蒋介石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或许就要命丧于此了吧。

然而令大家都没有料到的是,蒋介石的贴身侍卫蒋福寿,居然冲上前用自己的身体将他挡了起来。

在军官错愕之时,跟在蒋介石身边的侍卫长王世和也眼疾手快地夺下了刺客的手枪,这一枪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蒋福寿的右肩上,鲜血很快渗透他的衣裳。与此同时,王世和与刺客扭打在一起,其他的卫士也纷纷上前很快就把手枪夺走了。

此时的蒋介石内心充满了恐惧,他的脑海中全是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恐慌,在枪响之后,他身手敏捷的大步向楼上窜去,丝毫不顾自己的形象,踉踉跄跄地躲进了楼梯的房间。直到一切结束后,也用了许久的时间才回过神来。

要知道,如果不是这个贴身侍卫,这一场很有可能就击中了蒋介石的心脏,这死里逃生的情况,怎能不让他胆寒呢?然而,从死神手里夺回性命的蒋介石,丝毫没有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收敛,甚至变本加厉起来,蒋介石的敌人越数越多,其中怎会没有想夺取他性命的呢?

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势如破竹,一举击败了许多反蒋派人士,取得了军阀大混战的胜利,并且借势统一全国。此时的蒋介石一心想当上大总统,于是便大肆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这遭到了国民党元老级人物的反对。

这位国民党的老人物——胡汉民也成为了蒋介石眼里的拦路虎。手段狠毒的蒋介石决不允许有任何人阻拦自己的计划,很快,他就命人将胡汉民押送到了南京郊外的汤山进行了软禁。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番举动,引起了国民党内的反蒋情绪。他一贯的专制暴力早已在国民党内引起不满,胡汉民被软禁,更是成为了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很多人纷纷聚集到胡汉民的政治老巢广州,树起了反对蒋介石的旗帜。其中,本就积怨已久的粤军将领,更是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中有人就派出几名杀手,准备刺杀蒋介石。而此时的蒋介石还沉浸在自己的美梦里没有意识到危险,再次降临了。

6月26号上午,将注意力集中在针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围剿中的蒋介石,在众人的陪同下,按计划前往南昌,对部队进行检阅。途经之处两侧均布满了全副武装的武警,并且各个手持武器神情肃穆,认真地注视着周围的环境。

就在车辆拐弯儿之处,一位警察突然被身边的壮汉推倒在马路中央,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第一辆车上的警卫员吓了一跳。他猛踩刹车,最终在距离警察不足1米处停了下来。其身后的车也一次停下。在众人还没有反应出发生了什么事时,路边就跳出了三名大汉,他们个个手带武器,开始朝着中间的汽车疯狂射击。

巨大的枪响声,使得周围的围观群众吓破了胆,大家纷纷四处逃窜,这也为刺客的逃脱做足了,准备就这样三名刺客消失在的人群之中。这次的谋杀好似圆满完成,但为何蒋介石安然无恙呢?原来三名刺客行事匆忙,并没有弄清楚蒋介石的行程,对所有的汽车都进行了无差别攻击,这使得坐在第四辆车上的蒋介石有惊无险地逃过了一劫。

即便蒋介石此次侥幸逃脱,但其国民党内对他的情绪依旧十分高涨。上一波的刺客并未放弃对蒋介石的刺杀,他们内心不甘心的情绪逐渐充斥着。于是党内反蒋派人士筹集了20万的巨款,派出了有国民第一杀手称号的人准备再次对他进行暗杀。

接二连三的袭击,使得蒋介石意识到南昌的情况极其复杂,为了躲避风头,他将相关军事部署工作的主要内容交代完毕后,就携带着妻子宋美龄前往庐山暂避风头。然而,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蒋介石能携宋美龄去庐山游玩,就有人能在庐山内部对其准备进行暗杀。

在抵达庐山的第二天,蒋介石就和夫人动身前往庐山观察美景,当时的山路并不如现在的公路,一般方便极为崎岖,即便是蒋介石也只能坐在人工轿子上,前方的膨胀轿子里坐的是宋美龄,而蒋介石本人则是坐在后面较为简陋的竹制轿子里紧紧跟随着。

就这样,他们二人很快便来到了一处狭窄的牙口,因道路很窄,他们无法并排而行,只得排成单排从此处通过。其身边的护卫队员很快便发现了,山坡上丢弃着一些金华火腿..他们观察后发现火腿中间都被挖空,且在那边有一些枪油的痕迹,蒋孝先意识到大事不妙,就赶忙告知众人。随后开始向前,从小路试图追上蒋介石的步伐。

正是在的小路里,他发现了一个头戴草帽一身樵夫打扮的人,正目不转睛

地盯着前方的蒋介石,众人警惕地盯着这个樵夫,只见他将草帽一扔便从怀里掏出了一只手枪。千钧一发之际,清脆的枪响划破山谷的寂静,蒋介石从轿子上跌落下来,身旁的王世和与蒋福寿赶忙将其护住,并开始打探刺客的藏身之处。

身在暗处的蒋孝先果断出手,与刺客发生了激烈枪战,并在解决完危机之后,从山坡上冲了下来。面色苍白的蒋介石,虽然遭受了惊吓,但浑身上下完好无损。这正是他下意识地躲藏举动,使得他再一次逃脱死神之手。

即便是有着超强护卫队的蒋介石,也因多行不义而将自己与家人放置于危险之中。五次刺杀活动,虽都未伤及蒋介石的性命,但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那边是蒋介石不得人心的信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