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宋词里的物语,读最美的宋词,品最真的历史!“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光的年轮,再一次辗过秋的旷野,那秋声里的收获与喜悦,秋色里的明媚与灿烂,秋韵里的倜傥与斐然,全都沉静于相约广信的恬淡与悠然。
广信,有名山自显风骨。景色优美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北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灵山,南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府山。区内生态良好、青山环抱、绿水长流。来这里,可以深切感受到天是蓝的、水是绿的,空气是甜的。
广信,有文脉尽现厚重。“茶圣”陆羽在此著书立说,《茶经》首开世界茶文化之源;辛弃疾后半生缘归于此,他诗词作品的一半以上就是在上饶写的;理学大师朱熹在这里授课讲学,信河腔、桥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完美演绎着千年相传的文脉和乡愁。
广信,有区位倍增优势。沪昆高铁承东启西,京福高铁通南达北,不仅建有华东高铁枢纽,还有全国首个建在乡镇一级的高铁站。三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三清山机场已经通航。从这里出发,两小时内可以到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广信,有佳肴更添诱惑。饮食文化内涵深刻、乡土味浓,品种繁多的“粿”已经成为“舌尖”一道多彩的话题。
今日广信,美轮美奂,如诗如画。10月21日,备受瞩目的上饶市旅游工作会议在广信区召开。这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和盛事,也是广信旅游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是对文旅融合的广信实践的肯定,更是广信大地旅游资源的一次集中亮相。
近年来,广信区顺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全面建设稻香新城,着力打造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经过这些年发展,已从最初的“景区经济”向“全域旅游”转型,呈现出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游”到“四季游”,从“一业旺”到“多业旺”的良好发展态势。今年1至9月,全区文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区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3.8亿元;“十一”黄金周灵山旅游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14%,门票索道票收入增长3%。
提起文旅规划的“领子”,让旅游资源“活”起来
广信区拥天时、得地利、聚人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才能打磨出独具广信特色的旅游音韵。
多年来,广信区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摆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乡村、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位置,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广信区奋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跨越进一步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高瞻远瞩,把旅游业作为广信区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打造,可谓抓住了加快转型发展的一大关键。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17条措施,深入推动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精心谋划、锐意创新,展示出发展旅游的实力和魄力。
科学编制全域规划,切实增强旅游发展的前瞻性。科学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把灵山景区作为广信旅游发展的“龙头”,并在沿槠溪河和信江河两岸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形成了“一山两河”旅游风光带,规划了北以灵山、南以五府山为主体的精品旅游线路。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进入文旅融合新时代,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所需。
10月10日,江西电视台大型融媒体直播“稻香新城·一方风物!上饶广信!”盛大开播。
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熊孙魁走进直播间推介广信旅游,用心用情用力向广大网友和观众推介广信的美景美城、美食美物,玩转大美广信、领略稻香风情。全国近百家直播平台同步网络直播,点击量超过万人次。
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党生奔波在工程项目一线,现场办公,专项调度,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问题。
广信区依据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一批旅游特色品牌,构建了全域旅游空间新格局,把人文优势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把优质丰富的旅游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全面推向旅游市场,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拉好文旅项目的“链子”,让旅游设施“靓”起来
广信区是旅游资源大区,自然风光优美,文物古迹众多,特殊资源荟萃,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加之,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融合态势、旺盛的文旅消费升级趋势,“三势”叠加,广信文旅迎来历史性的黄金发展时期。
坚持全域发展,通过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面”,使全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内涵型发展,用心用力、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和集群效应,走出了一条符合广信区情的发展路径,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投入、大发展的新格局。
注重项目带动。项目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广信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大”,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一手抓灵山开发,区财政投资10亿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把索道这个稀缺资源和赚钱项目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全力打造灵山核心景区;一手抓文旅项目,先后引进了19个重大文旅项目,其中单体投资过30亿元的重大文旅项目6个,总投资达到多亿元,十里褚溪、工匠小镇、左溪旅游小镇、云谷田园、望仙谷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运营,捷成梦都和白眉茶谷2个文旅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注重设施配套。一方面,大力实施城乡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区财政投资15亿元新建了灵山大道、皂头滨河路、姜湖公路、S等旅游公路,投资16亿元即将开工建设城区到五府山高铁站的南乡快速通道,进一步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真正做到了“快旅”;另一方面,区财政投资16亿元实施了槠溪河治理城市双修项目,企业投资建成了悦麓开元酒店、望仙谷民宿、云谷田园生态餐厅等一批高档酒店,打造了槠溪老街、吾悦广场高杆街、时光饶城商业街、灵山民俗文化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形成了槠溪老街、欢乐世界、时光饶城等一批夜游经济,进一步提升了“吃住行、游娱购”配套服务,真正做到了“慢游”。
注重文化挖掘。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了灵山景区的灵应文化、十里褚溪的国潮文化、云谷田园的田园文化、工匠小镇的匠心文化、捷成梦都的影视文化,白眉茶谷的茶文化、望仙谷的乡村文化,还将外地的一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本地的信河腔、串堂班、桥灯、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到旅游之中,让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秀丽山水、现代时尚在这里交相辉映。
注重品牌创建。年以前广信区没有一家国家级4A景区,近6年新增4A景区3家,加上今年还有1家即将命名,平均1年半新增1家4A景区。另外,正在积极争创灵山5A景区,明年、后年、大后年每年还将至少有1家景区获批4A景区。
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一个个峡谷,见证了广信区推进文旅资源向文旅经济转化的生动实践,推动了在生态旅游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奏响了灵山信水文旅融合发展的“交响乐”。
捋顺文旅品牌的“袖子”,让旅游人气“火”起来
灵山从“养在深闺”到惊艳世人,变成长三角后花园、大上饶会客厅,成为上饶旅游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4A景区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品质从低到高,是广信区释放着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的生动注解。而今,广信区加快提升了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崭新的姿态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养生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文旅融合浩浩荡荡。广信区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产品创新,着力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全域、全民、全时”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广信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和旅游的消费需求,助推全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文旅市场加速回暖。
文旅产业从新的发展起点上起跑、在多重困难挑战下奋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广信区通过一手抓品牌形象提升,一手抓重点项目建设,文旅产业支撑更加坚实、动能更为充沛,社会效益更加凸显,驶入了发展快车道,文旅深度融合、全域协同共兴的新格局加快成型。
我们不会忘记,从小家碧玉的槠溪河到美轮美奂的灵山,从红红火火的云谷田园到烟波浩淼的望仙谷,抢晴天、战雨天、斗夜间,涉旅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一线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的繁忙景象。
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次的宏观把控和细节推敲,凝聚着区委、区政府决策者超前思维和先进理念,凝聚着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和心血汗水,是甩开膀子、沉下身子、干出样子的顽强作风,让一批工程项目完美亮相,真正把文旅资源优势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纲举目张,满盘皆活。如今,旅游景区景点得到提升,精品线路越来越多,服务质量不断优化,综合功能日益完善,配套产业愈加壮大,发展态势持续强劲。
好山好水好风景,全域旅游嘉年华。广信区借此次旅游工作会议的东风,主动顺应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大势,准确把握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以创新驱动赋能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激发动力活力,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推动文旅经济加快恢复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大美上饶广信篇章一定会书写得更加靓丽多彩!
文章来源于稻花乡里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