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昭示,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新的高度在砥砺奋进中积累、质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侨’这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得到海内外侨胞热烈响应。一篇篇饱含深情的作品,折射出海外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广大侨胞与祖(籍)国割不断的血脉联系、说不尽的思念亲情。
赶快看一看,这些侨胞所经历的,是否也曾发生在你身边?
狮城归来赏“诗”城
(作者:刘永刚,现为安迪苏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加拿大籍,居住新加坡)
说起我老家奉节,著名古城,古称夔州,有历史大约年。虽然国内史书记载颇多,但在海外,却鲜为人知。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西端,新中国成立后,奉节属于四川省,是川东门户。如今隶属重庆市。查究历史,奉节这个县名,得于唐朝。三国时刘备兵败东吴,退居夔州(奉节),身染重疾。刘皇叔老先生自知时日无多,在奉节永安宫将其子刘禅托孤于丞相孔明。诸葛先生毕其后半生扶助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节操,更名为奉节县。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经在这里抒发感慨,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李白、杜甫、刘禹锡、范成大、陆游,都到过奉节。而把这儿当成生命之所的则是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在奉节写成。因此,奉节得“诗城”美名。
光阴荏苒,离开老家奉节已经过去40个年头。父母在时,每隔几年总要从国外回老家探父母,顺便看看奉节的变迁。父母辞世之后,便极少回去。记得上次回奉节是在年夏天,专程从新加坡回家,送母亲最后一程。四年后,受到弟兄姐妹热情邀请,于年10月末再回奉节,小住数日。蒙家人精心安排,看了奉节的新面貌,除县城及其附近的风景地,还驱车到当年下乡的五马红华,大湾,拜访了孩提时代的朋友同学。
刘永刚。图片由作者提供
虽然小住数日,走马看花,由于是回老家,每走一处,回忆当年景象,对比自然强烈。笔者已经久不用中文,但此行感触深刻,情由心生,也乐于将观察到的家乡变化诉诸文字。
gt;
gt;
gt;
gt;
奉节基础设施建设:“超英超美”
回想年初,我20岁,初次独自离开奉节到重庆、成都。在江边等几小时,好不容易挤上船,坐着烧煤炭的“东方红”蒸汽轮船,从奉节到重庆,历时3天2夜。找不到住宿,在菜园坝火车站过一夜,次日坐火车去成都又是一整天。
那时,逢年过节回奉节,那是一票难求。车站码头,人头涌动,拥挤不堪。蜀道难,火车挤,船行慢,怎一个苦字了得?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20多年后,高速公路先通到了万州,又通到了云阳。没过多久,通到了奉节!之后若干次,我带着家人,开着车,从成都或者重庆,听着音乐,看着沿途美景,几个小时就回到了奉节!
这次回家,又有新鲜:高铁通到万州。网上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