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合福高铁作为骨干的京福高铁,与横贯南中国的沪昆高铁,形成“一纵一横”十字形主架骨,开通运营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旅慢游。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变“过路经济”为“扎根经济”的考验。对此候鸟公社联合新浪旅游共同策划高铁访谈栏目。与多位专家,学者,景区负责人,深度对话,一同探讨《高铁时代下的旅游发展》。
合福高铁开通之际,作为江西段沿线旅游标杆的景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在应对高铁旅游时代方面可谓是走在前列。作为这样一个超大型景区的“掌门人”,面对高铁旅游时代的新格局,三清山管委会主任诸立先生如何应战自然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在今年的高铁旅游大会上,诸主任与候鸟公社畅谈了他胸中的“武林秘籍”。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诸立
“三个对接”应对高铁旅游时代来临
Q诸先生我想请问一下,合福高铁正式开通后,面对其带来的大幅客流增长,三清山景区做了哪些准备?诸立:我们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合福高铁的开通,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新的市场,新的客源。我们三清山风景区如何“接招”,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对接”:一是市场对接,二是产业对接,三是服务对接。
Q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呢?诸立:当然可以,首先我想介绍一下市场对接。合福高铁通车暨京福高铁全线贯通,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新市场。对于这个市场,我们要主动出击,沿着高铁,沿途所有的城市,我们要“攻城略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做,打进去,然后把这个城市做精做透。具体到方法和手段上面,我们准备采取B2B的合作模式。每个地方,我们会选择当地最大的二、三家旅行社和他们进行战略合作,共做市场,共同营销。
第二点是我们产业的对接。高铁开通,对三清山这样的景区来说是双刃剑。一方面游客来的容易,但同时走的也容易了。一不小心,目的地游就会变成过境游。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的景区除了游览以外,其它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要素都要提升。我们这个靠什么来提升?是靠产业对接。我们提出产业发展的架构,然后为这些架构找到具体的项目进行对接。保证游客能在引得来的同时还可以留得住。
第三点就是服务对接。服务对接包括我们自身的管理与对游客服务的对接。三清山为了迎接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我们做了一些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和提升。在这里我可以为你举几个例子:管理方面,我们实现了片区网格化管理,整个景区共划为六个片区,每个片区又包含若干个小段,我们的干部职工分片区、分路段包干。这样不仅可以不间断地为游客服务,还能使一线的信息情况可以及时的得到反馈。
游客服务方面,我们最大的一个改进就是终于实现了票务一体化。原来三清山的“一加二”式门票(一张门票加两张索道票)已经被整合成了通行的一体化门票。不仅方便了游客,还提高了景区运营效率,也是赢得了口碑。
此外,我们应对高铁开通后的景区交通,景区内现有的免费停车和免费接驳换乘还将继续保留。虽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但从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角度来说,这笔钱值得花。
扛起高铁旅游时代区域合作的大旗
Q我们知道,仅就合福高铁来说,沿线的黄山、武夷山都是“老字号”的大型景区。高铁开通后,三清山势必要与这些景区直接竞争,面对这种竞争,您和三清山景区有什么应对措施?诸立:除了常规的提升服务等措施外,我们还准备在区域合作上进行一些努力。区域合作,是现阶段旅游发展的趋势。一家出击一家战斗,肯定抵不过组合拳、团队战术。目前,我们已经积极联络区域内的其他景区,推出一条“最美之旅”旅游线——最美的山三清山,最美的乡村婺源,还有中国最美的古镇景德镇,三个产品差异化非常突出的景区,组成一条线路。这样的线路,相信可以给游客带来最为丰富,差异化最大的旅游体验。三家景区携手,聚沙成塔,聚指成拳,肯定比我们单打独斗更有力量,市场影响的号召力也更强。
智慧旅游两手抓
——景区管理服务与社交媒体营销
Q在我们的统计中,三清山景区在智慧旅游方面的建设成果和取得的成绩在全国景区都居于前列。对于这方面的情况,您能介绍一下吗?诸立:好的。三清山景区的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景区的管理服务方面,一个是社交媒体营销方面。
智慧旅游在景区管理服务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我们的景区流量管控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自动监测景区内的人流量。一旦人流量超过警戒值,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我们在接到报警后,会马上启动应急程序,实行游客的分流、导流、通告。同时,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和广播、电视媒体,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