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段对话。这段对话编辑整理于我和笛的聊天记录。笛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相信也会给阅读本文的您带来收获和思考。
默我:绞尽脑汁,写诗词不易。最近在练习《庆春泽》,你帮我看看。
《庆春泽·佳节小聚农家宴》
残雪寒霜弥漫。虽冷意侵衫,念思不断。逢吉日佳期,无羁无绊。三五邀行,友朋喜相见。
农家小院欢宴。围炉话离情,浮生嗟叹。拈酒感同怀,推杯迎盏。揽醉心田,春红落眉眼。
(一小时后,笛上线。)
笛:不错,比我强多了!
我:张口就夸,一看就不是真心思考过。连我自己刚才又都改过一遍了。
笛:写诗填词,我有个知识点,你愿意听吗?
我:好的。
笛: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爷爷《卜算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其中陆韵“主、雨、妒、故”,其韵低沉,与本人孤芳自赏的心情契合,而毛韵“到、悄、报、笑”清脆响亮,恰切地反应了作者坦荡、高洁的情操。
所以,写诗填词选择相合的韵脚对表达不同的情怀非常重要!这个叫“以韵衬境”。
再举一例以韵衬境的例子。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怎么样才算低沉韵,有规律吗?
笛:其中韵“手、酒、柳”古韵为上声,今天称三声,其声抑扬婉转,反应了当时夫妻恩爱的美好,而“旧、瘦、透”古韵为去声,今为四声,其势急切下坠,是作者悲痛的呼喊的回响。
我:嗯,我也这样想,三声婉转,且绵长些,四声急促短暂。
笛:你有这样的想法,可见你的语感和天赋不低!如果你想了解“以韵衬境”,去读一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作者可谓将音韵和意境搭配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隅我:那你写一首《庆春泽》吧。
笛:我不想写这东西,我很懒的,你知道的。只有兴趣来了,才勉为动笔。
我:那帮我看一下我的吧。
笛:你写的东西,我可以概括一下吗?
我:当然。
笛:首先,你有文学这方面的天赋,用词造句都很好,这方面无可指摘。
但是,你写的属于展现才华,而非真情流露,是“为文造情”,而且大多数内容都处于古人樊篱。我读你的作品有一种“纸花”的感觉,美、靓,但是缺生气。
我的观点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为啥不轻易下笔?以我的水平,如果象网上那样去模仿古人,我真的一天可以写很多的!
我都是在有了自己想法后才写的。我喜欢清新、质朴,最重要的是“真”的东西,所以我宁可去看“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也不愿去读“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我喜欢“真”,崇尚自然。这是我的性格。其实当一个人背诵的东西多了,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心中所感、眼前所见,都能表达出来。我最喜欢李白、苏轼、辛弃疾,苏、辛的全部词作我都能记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确切。
曾有人问我,要写诗填词最基本的是什么,我说最少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必须滚瓜烂熟!对方问:可不可以理解而不背诵?我答:不行!宁可不知道意思,也要先背诵!
我和你说实话,如果你想进一步写诗词,必须得有底蕴,否则,不久就厌倦了。我见过好多例子了。
…………
安宁其实,我自己很明白,自己练笔的诗词不仅算不上他说的具有“纸花”之美,反而更多些生搬硬套;为完成作业而写,自然少了真实和生气。而且,最近尤其有不进反退之感,似乎总在把一些相类似的词语颠过来倒过去地重新组合。
难怪如此绞尽脑汁,还写不出好作品呢。此时此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症结所在。
准备接受笛的建议,能背则背,实在背不了就多多阅读吧。其实,他向我推荐的诗词书,我不仅有,而且天天地摆在床头,一直打算着入睡前看几眼。只是很惭愧,至今为止,只仔细阅读过温庭筠的几首。
我可不想,也绝不能,成为他提到的不久就厌倦的那种人里的一个。
友友们,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正在努力学习写诗填词,希望这篇对话给您带来启发和改变,多多花时间打底子吧。
我们谁也不是天才,都需要靠后天有意识地努力才能获取进步,你功夫用在哪里,哪里就会出成绩多些,时间花在哪儿真的是看得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