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晚上住在三清山上,早上五点不到便起床了,隔着窗户往外一看,雨停了,青黛色的山峦从浓雾中探出了脑袋,犀牛石、老道拜月等景观也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看到这样的美景心中大喜,于是赶紧穿衣洗漱,收拾好后便独自一人出门了。
宾馆坐落在天门峰丛景观处,依山而建,门外便是观景台。举目四望,难得一见的天门峰丛如画一般显现在眼前。许多巨大的石头峰如丛林一般立在山中,高耸入云,气势十分磅礴。
趁着好天气,赶紧往西海岸爬去。这里为什么要用“爬”呢?我们此次游览三清山是从外双溪索道进山的,住在外双溪索道上站,从外双溪索道上站开始全部是陡峭的上坡路,绝大多数观景都距离较远,要想观景必须爬山越岭。
前一天还“羞于见人”的瀑布遥挂在山川之间,展现了她婀娜多姿的一面。待我爬到生死相依(一棵活树和一棵死树)景点时,浓雾几秒钟就弥漫开来了,淹没了所有的景观,展现在眼前的除了白茫茫一片以外,什么也看不清。
怀着期待的心情,继续向西海岸方向爬去,希望大雾能够散去,再见一见西海岸壮观的美景。可是事与愿违,在西海岸栈道没有走多远,多变的山中天气,不但雾没有散去,还下起了小雨。早晨出门时天气好没有带雨衣出门,赶紧往入住的宾馆方向奔去。
到宾馆的路是下坡,一路小跑不到20分钟就到了,但也淋成了落汤鸡。到达宾馆时还不到7点半,此时,宾馆已提供早餐,赶紧换下湿衣裳去吃早餐。宾馆的早餐十分简单,每人只有两个馒头,一个鸡蛋,一点咸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应该理解。
吃过早饭,外面的雨势有所减弱,赶紧穿上雨衣,下到离宾馆约米远的万寿园。万寿园在犀牛石的下面,是以寿文化为主题的园子,里面不大,除了依山修建了一尊气势磅礴的彭祖寿星像外,再没有什么可游览的。
彭祖寿星像旁边的小路可以直接爬到南海岸栈道,可是为了到东海岸和南清园,我没有从这里上去,而是折返,沿着外双溪索道向东海岸、南清园方向爬去。从外双溪索道往东海岸方向一直到禹皇顶,全部是上坡,十分耗体力。
雨还在一直下,身上的雨衣虽然挡住了雨水,可是十分闷热,汗水无法蒸发,衣服全部汗湿了,只得爬一段休息一下。因此,强烈建议来游玩的朋友千万不要从外双溪索道(南门)进山,一定要从金沙索道(东门)进山,因为,著名的司春女神、蟒蛇出山等景观都在东门附近。
在离葛洪献丹不远处的一观景台遇到了几只特别有趣的松鼠。这几只松鼠可能是被游客喂惯了,一点也不怕人,当我伸手时想摸它们时,它们还在我手里嗅了几下,觉得没有食物便走开了,这可能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见证吧!
受下雨天气的影响,山中全是雾蒙蒙的,视线十分差,一路上基本上看不清什么景。经玉兔奔月,沿葛洪献丹,过福寿门,爬一线峡,达到禹皇顶,大约5公里全是上坡,尤其是一线峡路窄坡陡线长,加上山中风大,爬一线峡时尤其要小心翼翼。
过了禹皇顶便是下坡。因视线差,没有观景的有利时机,只顾赶路,稀里糊涂地路过了一些景点,到达了蟒蛇出山观景台。观景台上有不少游人在云雾中四处观望,同样发出“什么也看不清”的感慨。
蟒蛇出山观景台没有逗留,径直向司春女神方向走去。此时栈道较平缓,几乎没有上下坡,这也是众多游人选择从这里登山赏景的原因。山中的浓雾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只能靠栈道边的标识牌识别我们路过了白头偕老、企鹅献桃、司春女神等景点。
再往前走就是金沙索道上站。金沙索道上站出口方向左手侧是南海岸观景区,为了不走回头路,便决定沿南海岸栈道绕一大圈回到出发点外双溪索道。于是,在风雨交加的山中开始了一个大“回环”。
南海岸栈道修在半山腰中,一路非常平坦,没有上下坡,因一圈下来近十公里远,所以游人很少。若不是受雨天的影响,在南海岸栈道上观景绝对美的让你走不动路,现在只能望“浓雾”兴叹了。
在南海岸栈道上赶路最奇特的是如同腾云驾雾般穿梭于山林浓雾之间,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花费了50多分钟走完了南海栈道,到达了万寿园(外双溪索道上站),结束了三清山风雨之旅。
第二次来三清山不仅选错了进山通道,还遭遇了下雨天。回来后,我写了《我去过两次三清山,差别太大了(附攻略)》和《我从三清山回来了,很失望》,大家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进我个人主页查看。
“三清天下秀”,两次到三清山,见到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三清山,尤其是第二次爬三清山留下了许多遗憾,期待再次“遇见”。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交流。喜欢流浪远方的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