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简称“赣”,因公元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变化分明。境内水热条件差异较大,多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依次增高,南北温差约3℃。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余万,辖11个设区市、个县(市、区)。全省共有5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畲族(江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苗族、回族、壮族、满族等。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境内高速公路里程突破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
江西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江西97.7%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河网密集,河流总长约公里,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已发现野生高等植物种,野生脊椎动物种。
全省现有
世界遗产地5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庐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龙虎山、三清山、龟峰)
国家公园1处(武夷山)
世界地质公园4处(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龟峰世界地质公园)
国际重要湿地1处(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
国家地质公园5处(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江西三清山地质公园、江西武功山地质公园、江西龙虎山地质公园、江西石城地质公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林业自然保护区个(国家级15个),森林公园个(国家级46个),湿地公园84处(国家级28处)。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九大类种,在全国居前10位的有81种,有色、稀土和贵金属矿产优势明显,是亚洲超大型的铜工业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赣州)”、“稀土王国(赣州)”、“中国铜都(千年铜都-德兴)”、“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江西物产丰富、品种多样。景德镇的瓷器源远流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源于国外对中国瓷器的认识)。樟树的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遂川狗牯脑茶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此外,还有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金圣卷烟等,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件。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陶渊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朱熹、文天祥、宋应星、汤显祖、詹天佑等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江西产业齐备、特色鲜明。江西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江西、吉林)。生态农业前景可喜,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均位居全国前列。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有色产业、电子信息、医药、汽车、航空、食品、纺织、光伏、锂电、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江西还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区可概括为“四大名山”、“四大摇篮”、“四个千年”、“六个一”(在下面有)。
第一章地理资源
一、地理气候
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占12%,水域占10%。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庾岭和九连山,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幕阜山和九岭山。
江西位于长江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天气复杂多变。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多对流性天气;4~6月降水集中,是江西的雨季,这时期易发生洪涝灾害;雨季结束后全省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以晴热高温为主,常有干旱发生。7~8月有时受台风影响,会出现较明显降水。秋季晴天多、湿度较小、气温适中,是江西省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
江西年平均气温18.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气温为-18.9℃(年2月6日出现在彭泽县),极端最高气温为44.9℃(年8月15日出现在修水县);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年总辐射量.4MJ/㎡;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年无霜期平均天数天。
二、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江西已知野生高等植物种,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苔藓类种,蕨类种,裸子植物31种,被子植物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46种;省Ⅰ级保护有9种、Ⅱ级39种、Ⅲ级种,国家珍贵树种26种,约占全国的20%。分布于宜春市的落叶木莲为我省特有树种,是木莲属唯一落叶的植物;东乡县的野生稻为近代水稻始祖,是我国分布最北的野生稻;南昌金荞麦、鄱阳湖莼菜、彭泽中华水韭、宜黄水蕨、赣南野生茶、九江野生莲均为国内珍稀物种;萍乡市的长红檵木母树,树龄多年,为世界仅存的长红檵木母树。此外,宜丰县的穗花杉群落、铅山县的南方铁杉天然林、德兴市和玉山县的华东黄杉天然林均为国内罕见的珍稀植物群落。
动物资源
江西已知野生脊椎动物种,占全国野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3.5%。其中,哺乳类种,约占全国的21%;鸟类种,约占全国的34%;爬行类77种,约占全国的20%;两栖类40种,约占全国的14%;鱼类种,约占全国的5.9%。鄱阳湖是闻名世界的水鸟越冬地,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60-70万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0种、Ⅱ级保护鸟类41种,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余只,占全球98%以上(鹤之天堂-鄱阳湖)。鄱阳湖长江江豚约头,占整个长江江豚种群近一半。
森林资源
江西森林覆盖率63.1%,活立木蓄积量4.45亿立方米,活立竹总株数19亿根,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多属天然次生林,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杉木、马尾松、樟树为本省主要乡土树种;油茶、板栗、柑橘为本省主要经济林树种。截至年9月,江西有林业自然保护区个(国家级15个、省级31个),森林公园个(国家级46个、省级个),湿地公园84处(国家级28处、省级56处),44处湿地列入省重要湿地名录。
矿产资源
江西地下矿藏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铜、钨、银、钽、钪、铀、铷、铯、金、伴生硫、滑石、粉石英、硅灰石等。铜、钨、铀、钽、稀土、金、银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
水资源
江西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全省97.7%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湖泊众多,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为全省五大河流,全境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多条,2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有70余个,人均拥有水量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资源
江西是“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现有世界遗产地5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1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主要旅游景区可概括为
“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
“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和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
“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
“六个一”:一湖(鄱阳湖)、一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旅游景区(点)余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1处,国家4A级景区处。当前推向市场的五彩精华旅游线、红色经典旅游线、绿色精粹旅游线、鄱阳湖体原生态旅游线等四条黄金旅游线路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第二章历史沿革
中国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
公元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南昌)、饶州(鄱阳)、虔州(赣州)、吉州(吉安)、江州(九江)、袁州(宜春)、抚州和信州(上饶)。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年划回安徽,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第三章名人荟萃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历史名人。江西历代名人灿若星辰,他们或思想深邃,独创一帜;或政绩卓著,留史青古;或技艺超群,影响深远;或正气凛然,名垂青史。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彰显出知识的光辉。
徐孺子(79~),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县(今江西南昌)人。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贤士。他一生博学多识,淡泊自守,官府多次征诏,皆不出仕。有“南州高士”之美称。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慕其才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便有了王勃《滕王阁序》中“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典故,并千古流芳。今南昌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豫章十景:明代杰出诗人曾棨《南昌八景》七律组诗问世之后,每首的标题也就成了高度概括南昌景色的风景题名:西山积翠、洪崖丹井、铁柱仙踪、南浦飞云、滕阁秋风、章江晓渡、龙沙夕照、徐庭烟柳;清代在八景的基础上又添东湖夜月、苏圃春蔬二景,这便是盛传的古豫章十景。
陶渊明(约~),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其诗其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欧阳修(7~),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沙溪(今属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苏辙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实践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其一生著述丰厚,诗、词、文均为一时之冠。有《欧阳文忠公集》等存世,其《集古录跋尾》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师从欧阳修门下,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自然淳朴,自成一家。曾巩一生著述丰富,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临川(现抚州东乡)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著名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警辟精绝,风格或遒劲有力,或情韵深婉。年任参知政事始,推出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深刻影响,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黄庭坚(~1),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黔安居士等。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诗内容丰富,风格奇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推陈出新,开一代风气,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其书兼擅行、草,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华严疏》、《松风阁诗》等存世。
朱 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等。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世尊称“朱子”,从祀孔庙。朱熹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注释与阐发,确立了中国古代最庞大、最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此外,在经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有较大成就。著作有《近思录》、《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等。
陆九渊(1~),字子静,号象山先生。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人。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一生致力于授徒讲学,创立学派,是中国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著有《象山全集》。其言论“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不可自暴自弃自屈。”至今受用无穷。
文天祥(~),南宋后期杰出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被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宁死不屈,从容就义。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千古绝唱。
马端临(约~),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字贵与,一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等。代表作《文献通考》共卷,分田赋、户口、征榷、选举、职官、乐、兵、弄、学校、钱币等二十四门。是记叙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文化通史。在中国浩渺的史籍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以一人之力,成就如此皇皇巨著,其学问之广,功夫之深,当为世代所敬仰。
汪大渊(约~?),元代著名航海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附舶远航并留下著作的人。字焕章,江西南昌人。他两下西洋,游踪广远,著述精深,直到清代中叶以前,都难有人与之匹敌。西方学者称他为“东方的马可·波罗”。代表作《岛夷志略》详细记载了亚、非、澳各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疆域、物产、风土、民俗和贸易,是研究元代海外交通史、中外关系史、西域南海物产志和民俗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况 钟(—),字伯律,号龙冈,又号如愚,明靖安人(今江西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明代著名清官、诗人。由于况钟出身吏员,深知吏治中的积弊,因此,任苏州知府期间,惩奸吏、清积案、平冤狱、减重赋。深受百姓爱戴,人称“况青天”,享誉全国。古代传奇小说中载有不少况钟办案故事。如昆曲《十五贯》,把他刚正廉洁、孜孜爱民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著有《况太守集》。
魏良辅(~),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明代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新建(今属江西南昌)人。其精通音律,嗓音美好,熟谙当时流行的南北曲多种声腔,长期钻研戏曲艺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代表作《曲律》(一名《南词引正》)是一本论述歌唱方法和唱曲理论著作。作者逐条简要地阐述了昆曲在字、腔、板眼等各方面的练唱技术,南北曲唱法的区别等。对后世戏曲音乐理论有深远影响。
宋应星(~),字长庚。奉新北乡(今属江西奉新县宋埠镇)人。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在世界科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应星才大学博,著有《野议》、《谈天》、《论气》、《思怜》等十几种著作。代表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该书详细记载了十七世纪中国农业、工业和手工业生产领域中的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极具研究价值。
汤显祖(~),明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今江西临川)。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他的作品和戏剧活动,均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同时又彰显出高度的浪漫主义精神,影响深远。有《汤显祖集》存世。
八大山人(约~约),即朱耷,有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别号。明宁献王朱权后裔。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杰出画家、书法家。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一生从事绘画,结合诗、书、篆刻,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其作品特点: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笔墨苍劲圆秀,简朴豪放,章法结构高旷纵横,独出新奇,对后世影响极大。郑板桥、吴昌硕、傅抱石、齐白石、李苦禅、张大千等对其推崇备至。代表作有:《鱼鸟》、《松下鸣禽图》、《荷花水鸟图》等。
陈寅恪(~),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和国学大师,古典文学研究家、史学家。清诗人陈三立之子。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具备十几种语言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他能以批判的方法并利用各种文字的史料从事研究,是最有学问、最科学的历史学家。专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詹天佑(1~),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先驱,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字达朝,号眷诚,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婺源)。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洋学生留学美国。年学成回国后修建或主持修建了京奉、京张、张绥、津浦、川汉、粤汉、汉粤川等铁路。对中国铁路网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原名远镇,小名正鹄,学名志敏。江西上饶弋阳县人。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年被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文稿。表现了一位共产主义战士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傅抱石(~),现代著名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著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绘画理论》等。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为“新山水画”代表。其崇尚革新,建树良多。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法。
第四章十大文化
江西是文化大省,不仅因为江西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还因为江西文化内涵丰艳冠群芳,特色鲜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一、书院文化
“江右书院甲天下”,在0多年的古代书院历史中,江西一直是全国书院发展的中心地区,并且数度“独领风骚”,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重镇,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高安桂岩书院和德安东佳书院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私家招徒授业书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后世书院准绳
上饶的鹅湖书院首开学术自由辩论之风
吉安的白鹭洲书院绵延年,至今朗朗读书声不断
20世纪80年代,季啸风先生率领全国百余学者普查古代书院,发现全国有书院7余所,其中江西所,居全国各省之首
二、陶瓷文化
“昌南瓷名天下”,陶瓷是江西闻名于世界的一张喜丽名片,江西是我国陶器文化最早发源地之一:
万年仙人洞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陶片
吴城遗址中发现中国目前年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和已粗备瓷器烧造条件的六座龙窑
鹰潭角山窑址是至今我国最大的商代窑炉
丰城洪州窑是全国研究青瓷起源和发展的主要窑场之一
吉州窑是宋代著名的兼收南北名窑制瓷技艺的综合性大瓷窑,其生产的黑釉瓷和彩绘瓷独具风格,尤其彩绘技术对景德镇元青花瓷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景德镇更是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
三、茶业文化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江西是历史上著名的产茶区,在中国茶叶和茶业文化史上,曾扮演过极其辉煌的角色,早在汉代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
唐代怀海禅师创立禅门茶事仪规
茶圣陆羽将庐山康王谷谷帘泉定为天下第一泉
上饶广教寺(现上饶一中内)为天下第四泉
宁王朱权著《茶谱》将饮茶“素新改易”,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荼的形式才得以普及。
当代茶文化专家陈文华先生创建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而独领风骚等。茶兴于唐、盛于宋、简于明,江西茶叶的产销在唐代即进入昌盛时期
浮梁是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茶贸易集散中心,且上交的茶税最多时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四、药业文化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江西药材商人多出清江县,药铺则集中在清江县樟树镇。
樟树镇在全国药材生产和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海内外公认的“药都”其药材生产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葛充在阁阜山上的采药炼丹,药材交易至唐代初导规模。
樟树药材制作有一部完整的加工炮制技术体系,以结严于制作而闻名,
在长期从事药材贸易的过程中,棒树药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帮系-“药帮”,称“樟帮”,与京帮、川帮并列为全国三大药帮。
五、稻作文化
江西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尤其利于水稻生长,成为历史悠久的稻作之乡。江西是中国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万年发现的距今1.2万年的栽培水稻植硅石,成为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栽培稻遗存,表明江西人最早实现了水稻从野生到种植的转变,为人类解决吃饭问题进行了成功探索。
到东汉时期,江西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的重要的产粮地区,清代时九江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米市。
元代广丰县尹王祯著《王祯农书》37卷,为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并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五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
六、造纸文化
江西山林资源丰富,又是传统的文化大省,纸的需求量大,故造纸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隋唐时,吉安县就有手工造纸作坊,以纸质优著称。
明朝中后期,铅山成了江西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纸张生产基地,其取料毛竹生产的连四纸要经72道工艺,长达一年的生产期,纸质洁白莹辉,永不变色,明清的贵重书策、碑帖多用之。
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最早造纸作坊遗迹。
宋代以来,吉州、抚州,饶州的刻版印书业非常繁盛,至明清时期,金溪和婺源等地成为著名的刻书中心。尤其是金溪浒湾镇是当时是我国最大的刻版印刷基地之一,汤显祖的作品也多由此刊刻。由此被古人称为“临川才子金溪书”
七、矿冶文化
江西的冶铜业源远流长,商周时期就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是目的我国发现的开采历史最早的矿冶遗址。
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器,不仅为江南之冠,也为全国所罕见。
宋代是江西冶铜业的重要发展时期,铅山场是全国三大铜场之一,
胆水浸铜技术成功地运用于德兴和铅山铜矿开采实钱,德兴张潜的《浸铜要略》专著问世,更是对世界冶金史的杰出贡献。
八、风水文化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江西风水文化的兴起,始于唐末杨筠松隐居赣州三僚村授徒传艺。
杨筠松著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等名著流传于世,开创发展的风水地理“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亦称踏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风水祖师。
明永乐5年,明成祖朱棣下诏礼部在全国访求风水术十,请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风水师廖均卿,曾从政为永乐皇帝堪地,得阳十三陵、天坛折年殿、明长城等。
九、宗教文化
江西宗教繁盛,是佛、道两教的开源播流之地,形成庞大的宗教派别,历史上就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的说法。
佛教净土宗始于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禅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于江西。有“不到江西,不能得禅宗之要”一说。唐代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推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解决了佛教发展史上的硬件和软件问题。道教则有汉代张道陵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葛玄在樟树阁皂山创道教灵宝派。
灵宝派阁皂山、天师派龙虎山、上清派茅山并称为江南道教三大名山。
十、商帮文化
江西商帮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是中国古代最早成形的商帮,纵横中华工业、金融、盐业、农业商品等市场多年。江右商帮以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获目,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湖广,流传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说法;在云贵川,“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如今遍布全国及东南亚的以“万寿官”命名的江西会馆,当年就是江右商帮的主要落脚点和联络点,这既是赣商财富与实力的象征,更是赣商的标志,也几乎成了江西的象征。
:
1.江西别名:江右、江南西道
2.省鸟:白鹤
3.省花:杜鹃
4.省树:樟树
5.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
6.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赣州、景德镇、瑞金、抚州、九江
7.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
8.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
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
民间戏曲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