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爱穿漂亮衣服的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花掉,最后却选择光着身子上大街游行。读过这篇童话的人都知道,这个皇帝太愚蠢了,居然相信了骗子那种一眼就可以戳穿的谎言。
然而世事原本如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一旦陷入某种执念,就有可能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就像有些老人上了保健品的当,是因为执念于健康的美好;有些女子上了“杀猪盘”的当,是因为执念于爱情的纯粹。
有的相信,是因为骗子的邪恶,利用了人们的良善。
有的相信,是因为自身的偏狭,导致了自我的封闭。
皇帝属于后一种。
皇帝看不见华美的新衣,看见了自己光着的身子,却毫不犹豫地上街游行去了,他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一是地位高,自信;二是权力大,自负;三是钱多,自得;四是身边的马屁多,自满。这样的“四自”的确容易让人变愚蠢,但也不至于蠢到不相信自己亲眼所见而选择相信低级的谎言吧?
让他上大街的最大底气,是来自于他的相信。这份相信,就是执念中的迷失。他执念于漂亮的衣服,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看什么问题都是衣服问题,因此衣服才可能成为他的评价标准,让他相信通过衣服就可以看出人们称职不称职,看出聪明和傻子。他因此陷入这个标准的谎言中,当众脱光了自己的衣服。
我要说的是语文教学的事,是那些“格格老师”和他们所代表的培训机构巨头们的悲剧。
有的巨头很“聪明”,不停地宣传“师资好”、“内容好”、“效果好”,就是不肯实实在在地展示教学的真实面目,这可能是没有底气但有自知之明的,也许广告宣传就是在吹牛骗人,实际教学其实摆不上桌面,只能关起门来唬弄。
但有的巨头就底气十足,将教学的具体细节放进广告里,用事实说话。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这样的底气。但可悲的是,这些巨头们却执念于“格格老师”的教学理念,努力打造“格格老师”的专业形象,自以为穿着华服在展示美丽,却不知其实光着身子在裸奔。
这是一种执念中的迷失。
执念于格式化堆砌,用貌似华美的句子堆在一起,拼凑出一个看似华美的外形,却不能深究其里,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基本逻辑,导致语言空洞,无病呻吟,病句迭出,假话连篇。这种迷失的可怕在于:正常的审美被毁坏了,正常的表达被阉割了,却自以为这样是美好的,结果忽略了训练语文最重要的基本思辨能力。
比如昨天又看到某培训机构巨头的这样一个广告:先是用两个油画人物头像当做两个写作文的人pk。美术老师告诉我,这两个油画人物,一个是拉斐尔,一个是拉斐尔画的富妇玛达莱娜,不知道为什么用这两个人物来pk作文,纯恶搞吗?当然这不是广告重点,广告是要说一种写法可以ko掉另一种写法。拉斐尔和玛达莱娜的句子分别是这样的:
①今天的天特别蓝,云特别白。
②蓝天上停留着洁白的云块,像极了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接下来就出现一个大大的ko,其中一人的头像变灰了。
猜猜哪个句子被ko了?前一个句子被ko了。我想理由应该是,后句用了一个比喻的方式,似乎更加形象生动。
但你没有看错,的的确确写的是天空“停留着云块”,是“云块像花朵”,还“像极了”,不说“像极了”都不够抒情,就是这么不伦不类、毫无美感,就是这么病句当道、理直气壮。因为脑袋上多了个肿瘤,后背上多了个烂疮,就把健康的对手ko了?这么精心制作的一个广告,就是这么个底色。
华服是没有了,光身子了。
为什么会写出这种怪异的不合常理的句子?广告给出了原因:ko之后紧接着出现一个人,自我介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用很自信的语气说:应用网校独有的6大写作模块,让孩子轻松写出高分作文。
语文老师会给这样的比喻打高分吗?
格式化堆砌的思维,以为写出高分很轻松,因为只注重形式上的堆砌,却不用探究表达最基本的情理和逻辑。他们以为堆砌就是作文之道,堆砌出来的作文就是好作文,所以,即便是做这么个代表企业形象的广告,都不能写出两个正常的句子来,这是基础审美已经被毁到什么程度,才能演出如此低级的闹剧?
想一想用这样的思维对孩子进行教学,意味着什么?
阅读和写作是审美思辨的功夫,没有轻轻松松提升能力、提高成绩的捷径,只有靠扎扎实实的学习,那些宣扬轻松的,都是骗子。
格式化堆砌思维都有这样一个显著特点:尽力卖弄自以为漂亮的句子,来显示高档、高级、专业,结果尽力遮掩还是纰漏百出。比如还有个广告,有个叫做“语文掌门人”的,这样说句子的表达:
又是“记得那一天”这样的开头,如果写成“一路迤逦而来,多少旖旎风景,那些画面永驻心间”,多么高级啊。
这就是典型的有话不好好说,用某些成年人的风花雪月,来引导孩子为赋新诗强说愁,把矫揉造作误解为语言的美,这特别容易进入伪抒情:笔底所抒发的情感,根本不是自己的真情,而是无病呻吟的矫情。孩子们若被引导到这样堆砌,经常在作文中堆一些不符合自己年龄、不符合自己生活、不符合自己情感体验的句子,不单是在作文中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还完全偏离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哪里又能在考场上获得好分数呢?
这位语文掌门人紧接着又说了几句话,来证明他这样的写法是可以得高分的:
考场作文是很有标准的,老师永远从三个方面来给分:语言、结构、素材。
中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是一个公开的资料,为什么这位语文掌门人都可以视而不见地张口胡说?这三个指头怎么能这么有底气地伸出来呢?
因为这个掌门人及其代表的机构巨头,也是强调用格式、范式解决作文和阅读问题的。
我只能理解成:执念于格式化思维久了,的确失去了对常识的判断力。他们无视现实中的中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无视每一个孩子鲜活的心灵和独特的个性,无视教书育人的行业本质,而是自建了一套高分作文的奇怪标准,然后沉迷其中,以无比自信、自负、自得、自满的心态,相信并贩卖着他们自己制造的这些谎言。
明明在光着身子游行,还一定要告诉别人:这件衣服是多么漂亮啊。
这个皇帝无视民生国事,眼里只有那件虽然看不见却彰显着地位与权力的衣服。
其实执念在每个人的生命都很重要,但是,有的执念给人直面黑暗勇敢前行的勇气,有的执念给人光着身子上大街的底气。
真的希望“格格老师”们能够抵挡住诱惑,走到语文学习的正道上去。不要嘴上讲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却拼命推广着格式化堆砌,为了挣钱而害人害己。
每个光着身子游行的皇帝,应该都会遇见一个说真话的小孩。
练字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