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风云
年的夏天,大多数地区正遭受烈日的炙烤,庐山却成了例外,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疑是一个避暑乘凉的好去处。同年7月份,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庐山会议,各大地区负责人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会议前期比较轻松,干部们白天开会,集体读书学习,晚上还可以赏美景,看大戏,气氛显得十分融洽,大家都戏称为“神仙会”。
只不过这份平静很快被打破。在前几次会议上,忧心忡忡的彭老总都提出了不少问题,但一直没有被重视。众所周知,元帅心直口快,心里有话憋不住,他决定把自己要说的写成一封信,呈交给上面。彭老总没有想到,这封信会改变他的人生,同时也牵连了不少将领。
信发出去之后,会议的气氛直转急下,彭老总最终身陷囹圄,成为了众矢之的。从庐山回来后,元帅便卸任了所有职务,他从中南海搬到吴家花园,成为了一个“闲人”。让彭老总更加苦闷的是,除了自己跌落人生低谷,一些共过事的部下搭档也遭到牵连,比如 的两位副司令员,也就是邓华和洪学智。
开国上将邓华
邓华是 第一副司令员,后来还转为司令员,他在朝鲜负责协助彭老总指挥作战,两人自然比较熟悉。庐山会议上,当时有人表示“邓华与彭老总关系最好”,还在沈阳军区当司令员的邓华立刻被召集上山。将军当时公务繁忙,一度希望可以推迟参会,但军令如山,他还是如期坐飞机来了。
到达会场后,邓华才发觉氛围十分不一般,有人让他揭发彭老总,邓华感到很无奈,只能避重就轻地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没过关,有人指责将军“假批判,真保护”。
事实上,邓华并不算彭老总的老部下,从八路军师到四野,他反而是林总麾下的战将。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抗美援朝还是林总亲自调兵遣将,让邓华与黄永胜互换职务,这才有了邓华后面的故事。主席也说道“邓和彭不一样。”但有的人却当作没看到,后来邓华依旧被撤销职务,离开了征战多年的部队。
开国上将洪学智
洪学智当时是总后勤部长,外面开会的时候,将军还在大西南考察情况。事实上,洪学智也是四野出身的将领,与彭老总只是抗美援朝期间合作过。只不过有人却指出“彭老总经常会骂人,对洪学智却是夸奖表扬”。就这样,洪学智也被叫上山,参加会议。
因为是中途参会,洪学智不了解情况,一开始一言不发,只是倾听别人讲话。但后来一些内容实在过于离谱,将军主动站出来说公道话,仗义执言,结果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打这以后,曾经声名远扬的洪学智在部队中销声匿迹了,直到二十年后他才重回军界,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长。
开国上将韩先楚
除了上述两人,韩先楚同样是 副司令员,当过彭老总的副手。开会的时候,韩先楚也被请到了会场,有人问他关于元帅的“黑料”。将军听后一愣,随即吸了口烟缓缓说道“彭德怀打仗能力强,生活极其简朴,而且无儿无女,是一个十分朴素且纯粹的革命将领。要说缺点,就是太爱骂人。”
显而易见,韩先楚说的是公道话,但有些人却不乐意了,三番两次想从将军这里套话。韩先楚却无动于衷,心平气和,有人批评他,将军也不以为意。庐山会议后, 五位副司令员,除了退居二线的陈赓和宋时轮外,只有韩先楚全身而退,为何他没有被牵连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大家都知道,韩先楚是红二十五军走出来的将领,并且他革命年代职务比较低,与彭老总等大人物并没有交集。直到抗美援朝时期,韩先楚才当过彭老总一段时间副手,只不过他却比较默默无闻。前面提到, 前两位副司令员是邓华和洪学智,他们一个负责协助军事,另一个负责后勤,这样一来,韩先楚便没有具体分工了,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更多的时候,韩先楚都是下到一线部队督战,在司令部挂了个名,与彭老总并没打过多少交道。
其次,韩先楚的名气是在四野打出来的,他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横扫廖耀湘部队,被誉为“旋风司令”。这么能打仗的一员猛将,自然受到林总的喜爱。除此之外,主席也同样十分赏识韩先楚。55年授衔时,有人认为韩先楚资历比较浅,可以授中将,主席却念及将军解放海南,避免其成为第二个台湾的功劳,批准韩先楚上将军衔。因此庐山开会时,有人直言韩先楚是“漏网之鱼”,林总并未加以追究,主席也有意保护。
最后,韩先楚当时的职务也比较特殊,他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成立时间最晚,但却濒临台海,战略位置十分险要。值得一提的是,年还进行了激烈的金门炮战,为了大局考虑,前线不能乱,韩先楚也不能动。
不得不说,韩先楚确实是一位“福将”,后来发生了九一三事件,军区不少领导都锒铛入狱,将军却仍然安然无恙,不久改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地位一直不变,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