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举措不断创建特色努力构建环境司法

怎么判断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0604/6302655.html

开栏的话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司法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加大环境权益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环境公益诉讼,不断深化环境司法国际交流合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共同推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11月18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开设“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专栏,集中展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队伍中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与风采。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于年4月,现有干警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全庭干警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踏实、审判业务娴熟。近年来,该庭的多项工作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江西省委省政府及江西高院党组的肯定和表彰。年6月,获江西高院-年度“争创一流”工作先进集体;年7月,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年3月,获江西高院“-年全省法院案例指导工作先进集体”;年11月,获“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等。

江西高院环资庭干警合影

江西高院环资庭所获荣誉墙

该庭聚焦法律制度的疑难点,在立、审、执各个环节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创新。

一是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强化环资专业审判

创建属地管辖与流域(区域)集中管辖并行的环资审判机构体系,实行环资民事、刑事、行政、执行案件归口环资审判机构审理。

二是探索新型案件裁判规则,统一环资法律适用

该庭二审审结的“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成为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案,该案判决针对被告人采取破坏性方式违规攀爬风景名胜核心景区造成自然遗迹损毁行为是否触犯刑律,探索出三条裁判规则。该案例被写入年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会”工作报告;年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还被选在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上交流;年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案例数据库并在其网站进行中英双语公布,“在国际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的刑事案及民事公益诉讼案,九江市人民政府诉江西某环保公司、杭州某建材公司、李某等7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案,三起案件同时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案例数据库并在其网站公布。

三清山案指导性案例图片

指导武宁法院审结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浮梁法院审结的“跨省倾倒垃圾案”,分别为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惩罚性赔偿条款判决的破坏生态案和污染环境案,先行探索了民法典条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和标准。武宁“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以“最严长江保护”为题作了视频报道;浮梁“跨省倾倒垃圾案”,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专题报道,编成案例分析获评年度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一等奖。

武宁法院“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庭审现场

浮梁法院“跨省倾倒垃圾案”庭审现场

三是创新环资案件执行方式,促进生态环境修复落到实处

针对“谁来监管公益侵权案件生态环境修复资金更有利于及时修复所侵害的生态环境,更有效保护社会公众环境权益?”这一执行问题,该庭探索公益信托的方式委托公益性社会组织监督和管理使用生态环境修复资金,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武宁法院“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执行委托公益性组织开展生态修复签约仪式现场

武宁法院“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增殖放流司法生态修复现场

针对“生态环境修复司法执行与行政实施如何有效衔接”这一执行问题,在江西高院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该庭推动创建了“江西生态环境司法与行政保护一体化平台”,并指导柴桑区法院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法院和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修复协作治理机制”。

年6月2日,江西生态环境司法与行政保护一体化平台正式开通。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编辑:段茜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