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句诗,反复去读,容易让人开悟

白癜风有治好的可能 http://pf.39.net/bdfyy/zjdy/140327/4362425.html

学佛,很多人都想开悟,都想向六祖慧能那样,明心见性,所以,我们在开悟之前,就要先知道,如何才能见性,而我们在见性之前,也要先知道,该如何才能明心。

只有明心以后,才有机会见性开悟,开悟与佛教提到的顿悟、觉悟是不同的,这里的开悟,只是知我们对一件事情,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顿悟与觉悟则完全不同,此悟是对世间一切事物,了然于心,再无困惑。

觉悟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对于学佛路上,开悟是必须要经历的,如何开悟,也许读了苏东坡的这四句禅诗,你就会开悟了。

这四句禅诗,暗指了佛性在哪里,我们如何才能见到我们人人都具足的佛性,只有知道佛性在哪里,才有机会,去明心见性。

苏轼,号苏坡居士,居士在佛教中,就是在家的学佛弟子,苏轼在佛法的造诣上,堪比很多高僧大德,从苏轼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

苏轼一生,写了很多禅诗,唯独这首,最不像禅诗的禅诗,写的最容易让人开悟。

这首诗,人人都听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题西林壁,暗藏了人生的大智慧。

前两句,因为角度不同,所以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的不同,把这句话,用在佛法中,那就是,佛说了一切法,虽然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佛法的核心只有一个,方便有多门,归元性无二。

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以对任何一件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是因为有我,有分别心,如果是站在佛的角度去看,其实一切都是一,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高低远近,这些只是妄想分别,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所以无法证得菩提。

这后面两句,刚好说明了,佛性在哪里?佛性就是我们苦心要去寻找的,真实的自己,一切事物本来的样子,也就是如来,法性。因为我们在庐山之中,所以不知庐山真面目。

这就好像,我们会用到我们的身体,去做不同的事,用我们的眼睛,去看不同的景象,但我们却始终看不到自己的心,看不到自己的脸,我们只是一味的向外去求,却不懂得往内心里瞧一瞧,所以我们无法见到我们的自性。

其实我们人人身上,都具足了佛性,都是可以成佛的,佛只是发现了自己身上,会发光的佛性,而我们因为被外尘所迷,佛性被遮盖住了,所以我们只能是未来的佛,而佛已经是过来的人。

我们要想见到自己真实的样子,只有站在庐山之外,才能看到整个庐山的景象,这也是佛告诉我们的,要做到无我,只有不去执着一个我,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看清这个世界,只有去除我执,离一切相,才能成佛。

读了苏轼这首禅诗,你有没有所悟所感?欢迎留言讨论,感恩阅读与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