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建黄珠慧子文/图
5月14日晚上10点,三个人,一辆车,从昌北机场匆匆出发,一路往南昌西站方向飞驰……
黄国英是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的一名医生,黄佳梅则是该院门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从5月1日起授命驻守在南昌转运点,负责昌北机场、南昌高铁西站、南昌站转运对接境外来饶、入饶人员的工作。刚在昌北机场忙完的她们,便接到新的任务:要在南昌西站接到从尼日利亚返饶的旅客朱先生,并将他平安地送上前往余干的紧急救援车。
从机场到火车站需要40分钟的车程,路上黄国英和黄佳梅穿戴起帽子、N95口罩、手套、隔离服、护目镜、鞋套、防护帽等防护装备。刚穿上全套防护装备没两分钟,身上立马开始流汗,防护服变得又潮又热。“近一段时间温度持续升高,穿着防护服十分闷热。特别是护目镜,很容易起雾。”黄国英告诉记者,为确保疫情防控“闭环式”管理,每转运一个病例,转运医护人员都需要和相关方面办理一系列的交接手续,耗时不少。“转运工作顺利的话可以在1个小时内完成,但如果碰上不配合的旅客或者情况特殊的旅客,则要花上好几个小时。”看着记者疑惑的神情,黄国英接着说道:“有些旅客没有提前报备,临到出口时被拦下,我们就得一直陪着他们,等到该乘客所在县市区的转运车来接。”“还有些旅客不配合,打电话也不接,联系不上。”一旁的黄佳梅接过话茬,“我们就只能一直通过短信联系对方,不停地发消息,向旅客说明原因。”
10时45分,黄国英接到旅客朱先生的电话,告知火车将晚点10分钟。此时,黄国英和黄佳梅已到达南昌西站,正徒步前往接站口。黄佳梅对记者说:“还好才晚点十分钟,前几天一趟航班,原本到达时间是晚上9点,但因雷雨天,飞机一直在备降中,我们就一直在机场守了几个小时,到了11点,这趟航班竟然转飞去了福州。”11时15分,她们顺利地接到了余干籍旅客朱先生。在和朱先生核对信息、验明身份后,黄佳梅拿起笔记录此次转运的过程,然后和前来接驳的余干转运组工作人员核实信息、交代注意事项。一切完毕,黄国英和黄佳梅将朱先生送上前往余干的转运车。“上饶市委、市政府的温情关怀让我感受到回家的温暖,也非常感谢冲锋在一线的你们接我回家。”离开前,朱先生对着在场的医护人员说着感谢,并表示会配合隔离和检测,并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加强防护意识。
接驳转运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却隐藏着很多背后的艰辛。防护装备一穿就是几个小时,深夜随时待命,为了转运一名境外旅客,要来回奔波,精神紧绷,甚至是半个月回不了家。几个月来,我市转运医护人员对每一个入境返饶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周密安排,让他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并守好“境外输入”的第一关,尽心织密家园平安的防控网。黄国英说:“家里还有个2岁宝宝,让我十分牵挂,这次出来半个月,是她第一次离开我那么久,每天都会跟她视频,看着她对着屏幕哭喊要妈妈,我很内疚。但每次工作时看到境外返饶人员平安回家,我觉得自己在这里更有意义。”
据了解,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确保第一时间将境外来饶入饶人员转运管控到位,从元月19日起,我市成立了南昌方向转运工作小组,每个转运工作小组配备3名工作人员和一辆救护车。首批抽调的医务人员主医院、医院、上饶市妇幼保医院。截至目前,已先后累计转运余人。“我们将第一关卡前移公里,在南昌建立转运专班,同时在上饶三清山机场和上饶高铁站设立了转运专班,每日明确转运车辆、医务保障人员及防护措施等,确保安全、快速、有效地完成境外来饶、入饶人员转运任务。”上饶市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涉外组负责人王贤俊表示,被接转人员返饶前已经隔离了14天,从南昌到上饶实行一次性闭环转运,接转人员到上饶后再隔离观察14天,并进行核酸检测,接转过程更加优化和科学,保障措施更加有力。王贤俊说:“疫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督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才能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希望市民也要坚决执行常态化防疫措施,佩戴口罩、勤洗手。”
本文来源:上饶日报